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拔頭髮治禿頭 !藉由某特定程度的刺激活化毛囊幹細胞


台北榮總皮膚科陳自強醫師、陽明大學李光申教授與南加大鐘正明院士的研究團隊在小鼠的動物實驗中發現,在限定的密度範圍內給予的適度的拔毛刺激,可以藉由發炎機制活化毛囊幹細胞,誘導毛髮再生,促使小鼠毛髮生長5倍之多,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科學期刊《細胞》雜誌中。

研究團隊証實了小鼠的毛髮組織在一限定範圍內,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導致組織環境改變能夠影響組織再生:他們在不同密度範圍內為小鼠進行進行背部拔毛,拔掉200根毛髮。當他們的拔毛範圍超過直徑6mm,也就是以低密度的情況下時,並沒有新毛髮再生;而當拔毛範圍縮小至直徑3-5mm,也就是在高密度的情況下拔掉毛髮,小鼠再生了450-1300 根毛髮,甚至拔毛區以外皮膚也有新毛髮生長。陳自強醫師表示,拔毛程度必須剛剛好,受傷太輕或密度不足,不會誘導毛髮再生;拔得過多或過於密集,會導致反效果。

毛髮是否再生的關鍵取決於群體感應(Quorum-Sensing)。群體感應原是在微生物學中被發現:細菌群體內會相互交流信息,細菌個體能合成並釋放誘導物質信號分子,胞外誘導物質濃度能隨細菌密度增加而增加,當達到一個臨界濃度時,能啟動菌體中相關基因表達,調控細菌生物行為,如產生毒素、形成生物膜、產生抗生素、生成孢子、產生螢光等,以適應環境的變化,科學家將這一現象稱為群體感應調節。這項毛髮再生研究引入為生物學的群體感應,發現毛囊系統能按照群體感應原則應答部分毛髮被拔而產生效應,拔一根或很少頭髮不足以產生刺激效應,然而改採用信號放大的刺激模式來達到臨界線時,便能產生復合效應,在一定的訊號水平範圍間,促使損傷的毛囊釋放趨化因子作為生物信號,招募免疫細胞進入損傷部位,誘導局部炎症反應,並進一步活化毛囊幹細胞促使毛囊再生。


研究進一步漿關注放於趨化因子身上:趨化因子配體2 ( CCL2 ),也稱為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 MCP1 ) 和小誘導細胞因子A2 ,是一個小細胞因子,屬於屬於CC 亞族(β 亞族)成員。體內和體外實驗均證實了MCP-1 對單核細胞具有趨化活性,激活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使其胞漿內Ca2+ 濃度升高,超氧陰離子的產生和釋放,並釋放溶菌酶,上調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粘附分子如integrin 家族β 2 組和α 4 分子的表達和細胞因子IL-1 、IL-6 的產生,活化的巨噬細胞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MCP 是嗜鹼性粒細胞的趨化劑和激活劑,尤其是刺激嗜鹼性粒細胞脫顆粒和組胺釋放的作用較為強烈。MCP-1 與MCP-1R 發生特異性的結合,此受體主要分佈於單核細胞、髓樣前體細胞系和嗜鹼性粒細胞,屬於IL-8R 家族。人紅細胞表面的Duffy 抗原也可結合MCP-1 。

這項毛囊再生研究未來可能會為人們提供了治療禿頭症的新策略,然而小鼠的毛髮處於休止期,而人類毛髮處於生長期,拔毛結果也會不同,民眾千萬不要自行拔毛。對於人體臨床應用應著重於幹細胞活化的方式,而非用拔毛刺激再生,下一步研究團隊將計畫收案80名圓禿患者展開毛囊幹細胞活化的臨床研究。

參與這項研究的鍾正明教授同時表示其他器官也存在類似機制,一旦發生足夠級別半不至於過大的損傷,就可以誘導再生的發生,不過這些現像不如毛髮再生那麼直觀。確實,許多器官損傷能引起再生效應,例如腦缺血和心肌缺血都會誘導幹細胞產生再生現象,不過在高度複雜的組織結構中,不一定能完全再生出功能完善的原始結構,嚴重時甚至導致結構和功能紊亂,例如腦損傷再生有可能導致癲癇的發生,心臟再生有可能導致心臟電活動異常等,肝臟再生甚至可以造成肝硬化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