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5種自毀關節的行為


5種自毀關節的行為



退化性關節以往是台灣大多數中老年人的困擾,但近年來,卻慢慢有年輕化的趨勢。(預了解甚麼是退化性關節炎可點選文章有詳盡的解說和圖解)骨關節的教授告訴我,有電梯,決不上樓梯,他說,人的關節一定要省著點用!因為,關節的壽命是有限的、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對關節的保護意識很差。有些看起來是健康的行為和運動,卻可能是加速關節退化的原因、多留意一些生活細節,就可以減少對關節的損傷!

下面是一些意想不到毀關節行為:

 跪著擦地
 跪著擦地板,髕骨的壓力會壓在股骨上,等於兩塊骨頭間的軟骨直接壓到地面上,時間一長,有的膝蓋就無法伸直,起不了身了。如果非要跪著擦,可以考慮在膝蓋下方墊個軟墊,且跪的時間不能太久,最好每10~20分鐘就要休息一下,可以保持血液迴圈,滋養關節軟骨!

 頻繁爬山
人在爬山時,膝關節彎曲處於彎曲狀態,會負擔全身的重量。尤其在下山、下樓梯時,身體會前傾,可身體也會自覺地保持平衡而後傾。這樣兩種力集中在膝關節,會使膝關節受到很大衝力。此時,膝關節承受的重力,幾乎是自身體重的7倍。下山時最好帶上拐杖,分散重力。速度儘量放慢,用腳掌著地,不要使腳掌猛然接觸地面!

太極拳蹲馬步
老年人喜歡打太極拳,太極拳中會經常蹲馬步,這和爬山跳繩一樣,容易造成關節損傷,老年人由於年齡原因,身體分泌潤滑液的數量在減少,就更容易膝蓋疼痛,因此老人打太極應少蹲馬步!
附註:膝蓋不要超過腳趾頭,重心所在的那隻腳不可扭轉,就不會受傷!
家務過多
家庭主婦幹家務,勞動量雖然都不大。但長時間洗碗、擦地等,手腕關節肯定痛。再加上長時間受涼水刺激,更容易發炎。過度負重,則會引發手腕及手肘的關節炎。女性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勞動。洗衣服、洗碗儘量用溫水!

跳繩
體重過大的人最好不要跳繩。跳繩本就衝擊力較大,加上體重負擔,膝關節更加難以承受!

日常6招保護關節

1、合理飲食結構,注意適量補鈣!
學會科學飲食,注意鈣質攝入。每日膳食必須多種食物適當搭配,以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各類食物所提供的營養成分不盡相同,沒有一種食物能供給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素!

另外,中老年人在膳食中應注意多食含鈣食物,如牛奶及豆製品,鈣含量豐富,利用率又高,應注意補充。蝦皮、芝麻醬、海帶、核桃、瓜子、土豆等,可增加鈣質攝入!
另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多吃蔬菜水果,也有利於膝關節的保護。同時應多一些戶外活動,增加陽光照射及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吸收!

2、防治骨質疏鬆!
預防關節病要關注骨骼的健康。骨質疏鬆的嚴重後果就是骨折,當然也包括各個關節部位。要從兒童期就開始吃富含鈣、低鹽和適量的蛋白質飲食,例如牛奶,注重曬太陽和身體鍛煉!

3、養成良好習慣!
注意防止關節受潮、受涼,尤其在氣候變換季節,及出汗、酒後、睡眠時,風寒潮濕最容易侵襲致病!

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迴圈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女孩子不要長時間穿高跟鞋,最好穿鬆軟、鞋底有彈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閒鞋,這樣可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衝擊,減輕關節的磨損!
在上下班途中或者在辦公室感到足部很疲勞時可以換一雙平底鞋。老年人不宜提重物,不宜爬高、搬重物,以免造成關節損傷!

4、重視自查,早期診治!
當出現反復膝蓋疼痛、酸脹,下樓腿疼,或天氣變化時關節不舒服等症狀時,應引起重視,這些都是關節疾病初期的信號!

當存在關節病的典型症狀關節疼痛、腫脹和關節運動功能減退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診斷!早期的關節病經過對症治療、保護和鍛煉,能夠緩解症狀、改善功能、延緩病程及矯正畸形!

5、減輕體重!

肥胖往往加重關節面的負擔,使關節結構加速磨損、老化,引起變形性關節炎。肥胖還可通過其他代謝併發症間接影響關節,如糖耐量異常、脂質異常症等等!

6、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
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避免長時間下蹲,長期從事下蹲式工作時,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最好能坐個小板凳改為低坐位,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騎自行車是治療和預防骨性關節炎的一項很好的運動!但要注意調好車座的高度,> 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有效保護你的關節!
預了解退化性關節炎現有的治療方式請觀看文章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脂肪肝

脂肪代謝過程 -異常代謝疾病

        鑲金邊的白瓷盤盛著一塊肥滋滋的控肉,油嫩富彈性的模樣加上傳出的誘人氣味,讓胖哥垂涎不已,三口二口就把整盤控吞下肚,滿足的摸摸肚子,這才想起昨天看診時醫師警告他有嚴重的脂肪肝,還一再叮囑最好別再吃肥肉。
        胖哥的脂肪肝問題,也是許多國人共同的困擾。本會曾經調查發現,台灣上班族約43%有脂肪肝問題,其中以男性最嚴重,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且體型越胖,脂肪肝的情形就愈嚴重。
        好好的肝臟為什麼會卡油?卡了油滴的肝細胞又會面臨什麼傷害?要解答這個問題,不妨先來了解一下肝臟跟脂肪的關係。

合成脂肪 調控分布

        人體吃下松板豬、雪花牛、滷蹄膀或堅果、牛奶等各種食物,進入肚子裡面的油脂分子量太大,還不能為人體所吸收利用,須先經胃部蠕動攪拌,讓脂肪油滴變小;接著進入十二指腸,經膽汁所含的膽汁酸作用乳化成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再迅速為胰液中的脂肪分解酵素分解成脂肪酸等物質;待來到小腸與腸黏膜接觸時,小分子的脂肪酸等脂質便可自由通過細胞膜,三酸甘油脂再於細胞內轉化為「乳糜脂粒」的微小粒子,然後經由血液送到肝臟合成三酸甘油脂。

同時,肝臟也會將部分脂肪合成為膽固醇,而膽固醇是製造細胞和荷爾蒙的重要物質。

肝臟不斷進行脂肪合成的工作,並將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構成的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經由血液運送到全身皮下脂肪細胞,進行脂質交換,再將膽固醇含量相對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帶回肝臟代謝、利用。在這樣的循環代謝過程中,也會產生高密度脂蛋白(HDL),是一種好的膽固醇,它會在身體脂肪細胞間循環,把周邊組織的膽固醇及少量的三酸甘油脂帶回肝臟代謝掉,這也就是為什麼HDL高的人,比較不會有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造成動脈硬化的原因。


而如果人體吃下太多熱量,則肝臟合成的脂蛋白變多,送出去到全身皮下組織堆積的脂質愈堆愈多,就形成了肥胖;而再從脂肪組織回送到肝臟的脂蛋白也相對變多,若超過肝臟所能正常合成、代謝的量,就會儲存在肝細胞中,形成脂肪肝。

正常肝臟的脂肪組織應少於5%,也就是在顯微鏡下檢視肝切片,每100顆肝細胞中帶有油滴成分的應少於5顆;如果帶油滴的肝細胞比例達到5%到三分之一,就算是輕度脂肪肝;而若超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則是中度脂肪肝;倘若超過三分之二則算是嚴重脂肪肝。通常利用腹部超音波檢查就可診斷脂肪肝,此時可看出肝臟組織亮亮的一片。
資料來源/《肝病防治會刊》第46期 ; 大紀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