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早在中國黃帝內經,闡述預防醫學的思想和重要性。其內容真正的涵義涵蓋了未病先防(還沒生病就開始防範疾病)、始病杜漸(開始生病時盡早治療於防病況惡化)、既病防變(已生病時防範其它病變)三個大道理。
為何要治未病
生老病死乃所有生物體必經之路程,古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有智慧地點出人會先經過老的階段,才會到病的階段。一般在我們的認知,人在0-18歲是屬於成長發育期,19-25歲是體能顛峰期,28歲開始體能緩慢衰退期,過了50歲之後是體能快速衰退老化期。
若不考慮基因缺陷或特殊案例等問題,人從20歲開始進入老化階段,腦細胞數量開始減少、肺活量開始下降、皮膚失去彈性。當然我們可以靠著閱讀激發思考、有氧運動增加肺活量、保養或醫美維持外貌年輕等方式來延緩老化。這些老化問題若是丟著不管,再過個二十年來到40歲,其實也並不無大礙。30歲開始肌肉、骨骼、生育能力等開始老化,過了二十年的老化過程,來到50歲,出現肌肉萎縮痠痛、骨質疏鬆症、關節退化症,已經從老化問題轉變成病變。被這些病變困擾的中年人應該不在少數。40歲時,牙齦開始萎縮、心臟輸血效率降低,再加上可能飲食習慣差等因素,別說在二十年,十年的時間心臟病族群一卡車載不完。其實,從開始老化一直到病的中間過程身體多少都會有散布一些小警訊,偶發性微疼痛找不到原因、高血壓等,但若不去理會,慢慢就會產生病變。治未病,就是在身體上未產生病變之前,調養身體以斷絕病變的可能。
沒有人喜歡上醫院,但大醫院的人海相信大家都見識過,上醫院一等就是1-2個小時算少的。人常常在疾病發生後才尋找醫師的協助與治療,尋求始病杜漸及已病防變之方法,治症醫學的最高限度,就是回到原點(疾病或傷害還沒發生之前)。現代的醫學針對像是車禍骨折或是急性感染等,醫師都可以幫助患者復原的很好。台灣的醫療技術一直是走在尖端的,有很多優秀的醫師帶領著台灣的醫療快速前進,也成為各國相記取經的地方。令人莞爾的是,人體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卻難以研究的複雜系統,對於許多慢性疾病,如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腎臟病(洗腎)、癌症,理論上在很早期發現疾病馬上就醫治療通常都可以暫時防止惡化,但出現在現實生活的則是我們周遭的慢性病患者往往無法恢復原本的健康狀態,留下後遺症,接著而來的是生活失能。在國人已付出了無數的健康犧牲,或看到親友們相繼為病所困所苦,並意識到健保無可負荷的龐大醫療支出後,政府與國人的健康意識開始轉變,思索著我們目前針對疾病的治症醫學是否足以應付或解決這逐日擴大的問題。漸漸地,「我們要怎麼防範疾病」的這種預防觀念慢慢抬頭:電視充斥著談論健康議題的頻道如5X健康同學會,新聞開始報導飲料店黃金比例=多少碗飯,或是哪種油是好油哪種油是不好的油,保健食品大賣與未來預估的市場更是抓住了這一點。因為我們了解到我們的生活作息、我們的食物來源、我們的飲食習慣這一切都再再關係著我們往後會不會生病、會生甚麼病。
其實,健康就像蓋房子一樣,底子打的好,平時作息時間正常、飲食均衡及運動規律,偶遇生大病這種強震時,縱使有些小損壞,磁磚脫落等等的,仍因平時基底穩固而不可摧,小損壞都可以靠後續重健的修修補補回復到往常日子。底子打的不好,自己成為自己的黑心包商,一旦強震來襲,鋼骨變形,瓦礫坍塌,重建之日昂貴又漫長。然而,我們要怎麼打底呢?
對於社會大眾來說,沒有一門醫學知識教育比預防醫學的教育來的重要,它的意義在於健康的促進以及疾病的預防,所影響的絕對不只有當下,更是往後的日子和後續世代。健康非一朝一夕可成就,疾病為長年損害才促成,最重要的當然是日積月累的打底和對抗。健康的促進真正落實的意義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倒背如流:正常的作息、均衡的營養,規律的運動。在現代醫學中,也唯有營養學才屬於此一範疇。能做好以上三點,比吃仙丹靈芝還有效。充足的睡眠增強你的免疫力,運動三十分鐘勝過深海魚油;豐富的蔬果價值超過綜合維他命,這之中額外的好處還有:運動可以讓你更快樂或是結交更多朋友,蔬果同時滿足味覺並減少藥物代謝的肝腎負擔。但切記所有事情都是過而傷身:睡眠為7-9小時為最佳,睡越久反而越沒精神;過多的水果可能使甜分攝取過量導致代謝問題(預了解醣類代謝可點選文章觀看新陳代謝小教室);運動以每週2-3天,每天30分鐘為最佳,以散步、快走、有氧及游泳為優先,應避免傷害骨骼肌肉的過度或超時運動。
預防醫學的另一個宗旨為疾病之預防,其中包含了衛生教育、疫苗、健康檢查及基因。
1.公共衛生教育
衛生教育與疫苗無疑是一個疾病預防的重大改革功臣。早在台灣剛經濟起步之初期,班上一人長頭蝨全班跟著長頭蝨的故事顯見傳染病的盛行及衛生教育之缺乏;對比現今的衛生單位及傳媒宣導:例如腸病毒流行時期,宣導勤洗手的習慣;流感時期,宣導帶口罩,則反應出疾病預防教育之提升與落實,深深影響著傳染病與其他疾病的患病率。
幾乎所有人的手臂上側從小就有一個深深的中空圓柱烙印,我們打從嬰孩時期開始已經接種疫苗了。疫苗一詞「vaccine」源自於英國醫生愛德華·金納所使用的牛痘,「vacca」為拉丁文,意即牛。疫苗來源的故事也算是家喻戶曉了:公源前164年,天花從羅馬開始蔓延到歐洲最後至全球,影響時間長達數百年,造成數千萬人死亡。1796年,愛德華·金納在偶然的機會下發現擠牛奶的女工似乎沒有感染天花的病例,他認為牛痘病毒與天花病毒有一定關係。經過觀察與研究,他發現是牛隻感染牛痘病毒後,擠牛奶的女工透過擠壓受感染牛隻的乳房而感染牛痘,而這些女工們在痊癒後便終生對牛痘免疫,不會再患同樣的疾病,而且同時對天花也能終身免疫。因此愛德華·詹納便致力研發牛痘疫苗接種,透過把含有牛痘的溶液塗在健康人的傷口上,他們便會對天花產生免疫力。
在這些過程中,他飽受抨擊與批評,人們甚至譏笑說種過牛痘疫苗的人們會長出牛角和牛毛。在疫苗研發成功後,他接種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導致與妻子糾紛,甚至被說是發狂想殺了自己的兒子。不過在愛德華·金納的堅持下,他的兒子在接種後一直相安無事,也沒有感染天花。因為種痘是免疫接種的首度成功案例,因此種痘而後衍生為「疫苗接種」的意思。在實施牛痘接種後天花發病發數字大幅下降,而現今天花已在世上消失,愛德華·金納對疫苗的貢獻故事則永續流遠。
疫苗的原理
疫苗的來源是我們很熟悉,而疫苗的原理呢?疫苗是使用人體的後天免疫系統具有記憶病源體的原理。人類的免疫系統分為先天與後天免疫系統,先天免疫系統是第一道防線,在病源體入侵的當下人體需要快速反應抵抗病源體,因此屬於格殺無論類型;後天免疫系統則是具有導彈系統的精英部隊,會記住敵方的臉孔與攻擊模式,再發射導彈鎖定摧毀目標物。疫苗為透過細菌、病毒或腫瘤細胞等製成的生物製劑,通過人體注射先行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會記住敵方臉孔的記憶細胞,這種刺激源通常是低劑量的或具有類似真正病源體的。在人體遭遇到真正病源時,因已經看過敵人了,能產生強而有力的導彈。但疫苗本身還是有引發副作用的可能,因為免疫對人體來說就是一場戰爭,戰爭就會導致自己人犧牲和敵軍傷亡,因此疫苗有無接踵之必要,需要審慎的考量與評估。尤其是對於免疫系統有缺陷的人,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可能會失控,導彈系統失靈,胡亂攻擊造成自身細胞死傷慘重。
疫苗的現況
3.健康檢查
衛生教育與疫苗主要是針對群體大眾的疾病預防,而針對個人化疾病預防的,則為健康檢查與基因檢測。
定期健康檢查是個人疾病防範的糾察員,從最基本的身體質料(可初判斷身體代謝狀況)、血壓(可初判斷心血管的狀況)、膽固醇、血糖等慢性病之危險因子檢測,到影像醫學檢查如X光、MRI、超音波,再到癌症檢查如女性子宮抹片及乳房檢查,可以了解我們的生活作習、飲食習慣、運動頻率是否該作調整,若產生病變跡象也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杜防惡化。
健康檢查也可以因人而異的;例特殊家族史或特殊族群,所需的體檢時間及項目就與一般人有很大的差別。例如B肝帶原者,需更頻繁助異肝功能指數的變化;大腸炎家族使者,30多歲即需篩檢,乳癌亦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非常密切監控血糖,並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問題。
目前健保體系對於健康檢查,提供許多免自費項目或是僅收取掛號份用,讀者也可以多加利用健保資源:
當然進入老化的不只皮膚與體能,「人體細胞的存活時間是固定而有限的」澄清醫院營養醫學門診劉主任說。以紅血球而言其壽命約一百二十天,白血球則從數小時至數十年不等,而血小板平均壽命則約九至十二天,之後在由幹細胞分化新生成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各種細胞以取代死掉的細胞(這是為什麼幹細胞受到矚目並成為新世代醫學療法的原因:具有自我複製與分化其他細胞的潛能)。細胞會有老化及生命的終端,由各種細胞所構成的器官同樣地也會面臨老化的命運。下圖資料來源為英國每日郵報網站,由遠見雜誌製表。
器官老化 節錄至遠見雜誌 |
醫學思想的轉變 治症醫學 vs 預防醫學
沒有人喜歡上醫院,但大醫院的人海相信大家都見識過,上醫院一等就是1-2個小時算少的。人常常在疾病發生後才尋找醫師的協助與治療,尋求始病杜漸及已病防變之方法,治症醫學的最高限度,就是回到原點(疾病或傷害還沒發生之前)。現代的醫學針對像是車禍骨折或是急性感染等,醫師都可以幫助患者復原的很好。台灣的醫療技術一直是走在尖端的,有很多優秀的醫師帶領著台灣的醫療快速前進,也成為各國相記取經的地方。令人莞爾的是,人體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卻難以研究的複雜系統,對於許多慢性疾病,如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腎臟病(洗腎)、癌症,理論上在很早期發現疾病馬上就醫治療通常都可以暫時防止惡化,但出現在現實生活的則是我們周遭的慢性病患者往往無法恢復原本的健康狀態,留下後遺症,接著而來的是生活失能。在國人已付出了無數的健康犧牲,或看到親友們相繼為病所困所苦,並意識到健保無可負荷的龐大醫療支出後,政府與國人的健康意識開始轉變,思索著我們目前針對疾病的治症醫學是否足以應付或解決這逐日擴大的問題。漸漸地,「我們要怎麼防範疾病」的這種預防觀念慢慢抬頭:電視充斥著談論健康議題的頻道如5X健康同學會,新聞開始報導飲料店黃金比例=多少碗飯,或是哪種油是好油哪種油是不好的油,保健食品大賣與未來預估的市場更是抓住了這一點。因為我們了解到我們的生活作息、我們的食物來源、我們的飲食習慣這一切都再再關係著我們往後會不會生病、會生甚麼病。
其實,健康就像蓋房子一樣,底子打的好,平時作息時間正常、飲食均衡及運動規律,偶遇生大病這種強震時,縱使有些小損壞,磁磚脫落等等的,仍因平時基底穩固而不可摧,小損壞都可以靠後續重健的修修補補回復到往常日子。底子打的不好,自己成為自己的黑心包商,一旦強震來襲,鋼骨變形,瓦礫坍塌,重建之日昂貴又漫長。然而,我們要怎麼打底呢?
預防醫學的真諦一:健康的促進
預防醫學的真諦二:疾病的預防
預防醫學的另一個宗旨為疾病之預防,其中包含了衛生教育、疫苗、健康檢查及基因。
衛生教育與疫苗無疑是一個疾病預防的重大改革功臣。早在台灣剛經濟起步之初期,班上一人長頭蝨全班跟著長頭蝨的故事顯見傳染病的盛行及衛生教育之缺乏;對比現今的衛生單位及傳媒宣導:例如腸病毒流行時期,宣導勤洗手的習慣;流感時期,宣導帶口罩,則反應出疾病預防教育之提升與落實,深深影響著傳染病與其他疾病的患病率。
2.疫苗
在這些過程中,他飽受抨擊與批評,人們甚至譏笑說種過牛痘疫苗的人們會長出牛角和牛毛。在疫苗研發成功後,他接種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導致與妻子糾紛,甚至被說是發狂想殺了自己的兒子。不過在愛德華·金納的堅持下,他的兒子在接種後一直相安無事,也沒有感染天花。因為種痘是免疫接種的首度成功案例,因此種痘而後衍生為「疫苗接種」的意思。在實施牛痘接種後天花發病發數字大幅下降,而現今天花已在世上消失,愛德華·金納對疫苗的貢獻故事則永續流遠。
疫苗的原理
疫苗的來源是我們很熟悉,而疫苗的原理呢?疫苗是使用人體的後天免疫系統具有記憶病源體的原理。人類的免疫系統分為先天與後天免疫系統,先天免疫系統是第一道防線,在病源體入侵的當下人體需要快速反應抵抗病源體,因此屬於格殺無論類型;後天免疫系統則是具有導彈系統的精英部隊,會記住敵方的臉孔與攻擊模式,再發射導彈鎖定摧毀目標物。疫苗為透過細菌、病毒或腫瘤細胞等製成的生物製劑,通過人體注射先行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會記住敵方臉孔的記憶細胞,這種刺激源通常是低劑量的或具有類似真正病源體的。在人體遭遇到真正病源時,因已經看過敵人了,能產生強而有力的導彈。但疫苗本身還是有引發副作用的可能,因為免疫對人體來說就是一場戰爭,戰爭就會導致自己人犧牲和敵軍傷亡,因此疫苗有無接踵之必要,需要審慎的考量與評估。尤其是對於免疫系統有缺陷的人,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可能會失控,導彈系統失靈,胡亂攻擊造成自身細胞死傷慘重。
疫苗的現況
目前世界上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兒童都有接受六種疫苗:白喉、麻疹、百日咳、小兒麻痺、破傷風以及肺結核的預防注射,然而在某些非洲國家其疫苗接種率卻低於百分之五十,導致每年仍有約兩百萬的兒童死於可以使用疫苗來預防的疾病。至今仍也有許多的疾病並沒有有效的疫苗可以使用,而隨著人們 對於免疫系統更加瞭解,以及生物技術的突飛猛進,多種新的或是改良的疫苗,希望在未來的五至十五年之間,研發出來幫助更多人。
3.健康檢查
定期健康檢查是個人疾病防範的糾察員,從最基本的身體質料(可初判斷身體代謝狀況)、血壓(可初判斷心血管的狀況)、膽固醇、血糖等慢性病之危險因子檢測,到影像醫學檢查如X光、MRI、超音波,再到癌症檢查如女性子宮抹片及乳房檢查,可以了解我們的生活作習、飲食習慣、運動頻率是否該作調整,若產生病變跡象也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杜防惡化。
健康檢查也可以因人而異的;例特殊家族史或特殊族群,所需的體檢時間及項目就與一般人有很大的差別。例如B肝帶原者,需更頻繁助異肝功能指數的變化;大腸炎家族使者,30多歲即需篩檢,乳癌亦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非常密切監控血糖,並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問題。
目前健保體系對於健康檢查,提供許多免自費項目或是僅收取掛號份用,讀者也可以多加利用健保資源:
- 成人健康檢查項目對象:40~64歲,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35歲以上小兒麻痺患者,每年一次(須有證明)。55歲以上原住民身分者,每年一次,請攜帶戶口名簿。
尿液檢查 | 尿蛋白 |
肝功能檢查 | SGOT(AST)、SGPT(ALT) |
血脂肪檢查 | 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計算)、三酸甘油脂 |
糖尿病檢查 | 飯前血糖檢查 |
腎功能檢查 | 肌酸酐、腎絲球過濾率計算 |
B、C型肝炎檢查 | HBsAg、Anti-HCV(僅55年次以後出生,新滿45歲者,終生驗一次) |
理學檢查 | 身高、體重、血壓、口腔、胸腔、腹部…等檢查。 |
- 免費婦女乳癌篩檢【每兩年一次】對象:45~69歲
- 免費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每年一次】對象:30歲以上
- 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每兩年一次】對象:限50~未滿75歲
- 免費口腔黏膜篩檢【每兩年一次】對象: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族
2003年,由數位科學家發起的跨國基因定序合作計畫,完成人類的基因解碼已達99.99%的準確率。而疾病和基因之間確實是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基因學揭開了部分原因:為什麼有些人不抽菸會罹患肺癌、有些人少吃油確很胖等。2013年影星安吉莉納裘莉擔心自己會與親生母親和祖母一樣罹患乳癌,而切掉自己的乳房的舉動撼動整個演藝圈,當然有人抱持讚賞和鼓勵的態度,也有人覺得太過杞人憂天反而是不智之舉,但這著實讓基因檢測像蝴蝶傳播花粉 般迅速散佈到全世界每個角落。
基因檢測,著實可以讓我們更解自己先天上的健康缺陷,早一步採取正確預防行動,以最常見的癌症篩選基因檢測為例,假設早期篩檢出大腸的基因缺陷,可以藉由少吃紅肉時多吃蔬菜多運動這種溫和的方式,進一步防範罹患大腸癌的可能。
結語
大部分的人都很熱衷於理財規畫,懂得利用錢滾錢,但卻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規畫與管理,只好再用滾來的錢去買已逝去的健康。
在合法人體器官市場,眼角膜是24,400美元一只,心臟價值997,700美元,肝臟價位是557,100美元。腎,中國62,000美元,美國262,900美元。假如你無病無痛、臟腑無損,就已經是個千萬富翁了。
可對自已的身體這輛血肉做成的、最豪華的、最應該保養的「車」,卻從不清洗、也不打蠟,只知道加滿油、踩足油門、瘋狂開,也不管氣候、早晚、路況有多糟糕(空氣污染,水源污染,食品的污染),風雨無阻的出車。一開就是幾年、幾十年,從不保養、從不維護。即使休息,也是處於怠速狀態(通宵玩牌,唱歌,吃宵夜喝酒)...... 直到某天熄火,一檢查,輸油管老化、油垃圾阻塞(血管内粘附的垃圾阻塞血管),造成發動機失調(胸悶,岔氣,心律不整,更嚴重者心肌梗塞),方向盤失靈(老年痴呆,腦中風,腦梗死)......直接送到汽修廠(醫院,把自己一生辛苦賺來的錢,從不捨得保養,乖乖的全部送給醫院,直至傾家盪產,殃及父母、子女),被拆得七零八落(有些器官切掉扔掉,再安裝一些本不應屬於你的金屬材料和别人的器官),之後就報廢處理。我們渾身都是無可取代的奢侈品,為何不保養不珍惜?
健康絕對不是靠著保健食品的幫助、補充營養素來維持。藉由完整的教育建立正確的觀念與知識外,更要透過實際的落實生活習慣、飲食與運動的轉變,才能維持並促進自己的健康,將疾病連根拔起。而疾病的發生,是致病因子、本身體質與環境三者共同影響方才生成。注重個人衛生及定期體檢,針對健康危險因子的評估及早期治療,才能限制疾病的發展。
平安是福、健康是本、財富是加成。若將自己的老本放在那裏,置之不理,放任自流,隨著時間過去(老化)而老本(健康)縮水,怎麼談加成。我曾經見過最可憐的老人,他辛苦了半輩子賺取大筆大筆的財富,而另外半輩子都瞪著醫院昏暗的天花板 ; 我也曾經見過最幸福的老人,他退休後就過著到處遊山玩水、如漁得水的生活。對於自己老本健康要投資,去鑽研、去思考、去琢磨、去投資、去實踐,努力守護自己的家園(身體器官)。期望讀者看完能更重視自己的健康,開始轉變,並朝著身體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的對抗老化之路邁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