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由美國學者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學者本庶佑共同獲得,兩人分別發現CTLA-4及PD-1為控制免疫系統重要關鍵,讓治療癌症曙光乍現。(中央社製表 103年6月19日) |
抗癌新思維
癌症高居世界死亡原因之冠已經數十多年,許多基礎研究與藥廠紛紛投入癌症治療的領域。
榮獲東方諾貝爾唐獎的詹姆斯艾利森與本庶佑,開啟了抗癌的一扇大門:免疫療法,這種療法徹底改變傳統癌症治療的思維
以往的癌症治療對於研究者與醫師而言,會針對腫瘤細胞並殺死他,這個信念就像信耶穌得永生這句話之於基督徒一樣。然而,免疫療法針對的不是腫瘤細胞,而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原本就是人體中最重要的保護機制,在遇到敵人時會產生正向調控,使免疫大軍增加進行攻擊,同時它也會受到負向調控,於不需要備戰時收兵回營。一般來說,腫瘤細胞應該是要被人體自身免疫大軍視為敵人而消滅的,但有些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統可能出現了問題,使腫瘤細胞得以批上免疫大軍的服裝或是用其它方式瞞天過海到組織中扎營。而免疫療法便是針對免疫大軍發展出的發法,像是取消收兵令或是挑選精兵重新訓練再整兵出發等。
免疫療法
(一)抑制T細胞煞車的抗體藥物:
這種方法是最新發展的免疫療法,也是發揚免疫療法的詹姆斯艾利森與本庶佑所使用的方法。簡單來說這種方法是就是取消免疫細胞大軍的收兵令,讓免疫細胞大軍衝衝衝!免疫大軍中,有一種細胞叫做T細胞,人體T細胞的表面上原存在至少兩個以防免疫大軍過度增生,到處亂攻擊自己人的煞車系統CTLA-4與PD-1,我們可視他為傳遞收兵令的哨兵。於是科學家的腦筋動到這收兵令哨兵的身上了:如果使用抗CTLA-4抗體藥物及抗PD-1抗體藥物來取消收兵令,是否可以讓免疫T細胞對腫瘤細胞發動瘋狂的襲擊呢?
取消T細胞收兵令的藥物臨床試驗結果
- 抗CTLA-4抗體YERVOY™ (Ipilimumab):美國藥廠必治妥針對1800黑色素瘤病人使用抗CTLA-4抗體的臨床實驗,發現服用癌症新藥後,有近22%的病人,成功延長壽命逾3年,有些患者出現副作用,比如結腸炎(inflammation of the colon)或者腦垂體(ituitary gland)炎症等。
- 抗PD-1抗體藥物OPDIVO® (Nivolumab):臨床試驗招募了分別患有5種不同類型的癌症39名志願者,2年後患有難以治癒的5名志願者體內的腫塊縮小。2012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Suzanne Topalian以及美國耶魯大學的Mario Sznol等人又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他們對將近300名志願者進行了抗PD-1治療的實驗成果,並且於今年早些時候更新了最新的實驗進展。在患有黑色素瘤的患者中大約有31%的患者體內的腫瘤組織縮小了一大半;在患有腎癌的患者中大約有29%的患者體內的腫瘤組織縮小了一大半;在患有肺癌的患者中也大約有17%的患者體內的腫瘤組織縮小了一大半。
臨床研究的成果顯示,抑制T細胞煞車的抗體藥物可縮小部分患者的腫瘤,還有一些患者在停藥(抗體)之後腫塊會繼續縮小,這有可能表示他們體內的免疫系統開始改變了,但需要更多實驗證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期臨床試驗當中也有幾位患者出現相關免疫病變而導致死亡。
(二)找出可辨識腫瘤的T細胞大軍並增加其人數:
這種方法是經由外科手術收集腫瘤組織附近的T細胞,於實驗室進行培養增加數量,再將這些培養後的細胞回輸人體。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Steven Rosenberg便是使用這種免疫療法。
(三)改造T細胞使其可辨識腫瘤:
最後這種方法是將腫瘤患者體內的T細胞進行改造,訓練T細胞大軍能夠認識腫瘤細胞,並殺死T細胞,又被稱作是嵌合抗原受體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herapy, CAR therapy)。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Carl June進行了針對75名白血病(包括成人和兒童患者)患者使用改造T細胞的免疫療法,結果顯示其中有45人經過T細胞抗癌療法的治療後獲得了病情完全緩解,然而,其中有一些人後來復發了。
這種方法是經由外科手術收集腫瘤組織附近的T細胞,於實驗室進行培養增加數量,再將這些培養後的細胞回輸人體。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Steven Rosenberg便是使用這種免疫療法。
(三)改造T細胞使其可辨識腫瘤:
最後這種方法是將腫瘤患者體內的T細胞進行改造,訓練T細胞大軍能夠認識腫瘤細胞,並殺死T細胞,又被稱作是嵌合抗原受體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herapy, CAR therapy)。
改造T細胞的藥物臨床試驗結果
結語
免疫抗癌療法在治療炎症的臨床試驗有新的成果,然而同樣地不適用每位癌症病患,並會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科學家也們還在努力尋找更多的答案與研發更好的方法,並讓我們對癌症治療有更深的認識與更廣的選擇。
轉載請註明出處
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